|
本地无作三身如来 |
|
[ben3 di4 wu2 zuo4 san1 shen1 ru2 lai2] 即久远元初的自受用报身如来。于末法是出现为日莲大圣人。本地是谓久远元初,无作是“有作”的相对词,为不造作、不修缮、本有之意。三身即法身、报身、应身。日本大石寺第二十六世日宽的<撰时抄文段>云:“二者文底之意,显即本地无作之三身也。此佛是凡夫当体本有之姿。即是本因妙之教主也。此佛名号,云『南无妙法莲华经』。彼十方世界一切众生,信文底无作之三身者,岂无不唱『南无妙法莲华经』耶!今以此意,例于末法。故知、末法下种之教主日莲大圣人即是本地无作之三身、南无妙法莲华佛”(文段集第二三六页)。本地无作之三身又有两重的总别。<法华取要抄文段>云:“今于此义有两重之总别。一者总而论之,一切众生也;别而云之,莲祖末弟也。二者总而云之,莲祖末弟;别而论之,但是莲祖大圣人耳。真实究竟本地无作之三身也”(同第五六九页)。<御义口传>云:“至于无作三身者,末法法华经之行者也。无作三身之宝号,云南无妙法莲华经”(第七八六页)。本地无作之三身是谓日莲大圣人,其宝号谓南无妙法莲华经。称一切众生为本地无作之三身是基于法理上,但于现实上苦恼的众生仍称不上是本地无作之三身。约于信心时,若信受三大秘法的御本尊,即能显现金刚不坏的佛身,故为无作法身;显现佛智,故为无作报身;于现实上是妙法的德行,故为无作应身,可开显己身为无作三身。 御 书 御义口传(第八三六页) |
 |
本有无作三身如来 |
|
[ben3 you3 wu2 zuo4 san1 shen1 ru2 lai2] 即久远实成的释尊。再往,寿量文底之意是指久远元初的自受用报身如来。与“本地无作三身”同义。本有是谓本来常住的状态。无作是“有作”的相对词,谓不造作、本来面貌之意。三身是谓法身、报身、应身,如来是佛的别号。 御 书 御讲闻书(第八七○页) 三大秘法抄(第一○六一页) 覆妙一女书其二(第一三一四页) |
 |
无作三身 |
|
[wu2 zuo4 san1 shen1] 原原本本,保持真实面貌的佛。三身是谓佛的理体(法身)、智能(报身)、肉体(应身)。亦称本有无作之三身、本地无作之三身。与“久远元初自受用身”同义。于<法华经>如来寿量品第十六说有佛久远五百尘点劫的成道,天台大师称此佛是以报身为中心的一身即三身、三身即一身之佛。至于日本中世的天台家特别强调的法门,是将<法华经>迹门之佛视为转迷开悟、断惑证理的始觉有作之佛,相对的,本门之佛则为久远五百尘点劫以来之佛,将久远解释为无造作的真实之时,谓本门之佛是本觉、无作,众生本来的姿态、现实的具体相貌即是佛,且是佛的显现。但是再推展此法门时,因果、凡圣、迷悟等的差异皆被除去,形成差别、对立的现实被包摄于抽象性的平等、无差别的法身之理。因而,甚至衍生出倡说佛道修行无用的极端口传法门。相对的,日莲大圣人则是以兼具三身,即拥有久远元初(无始)以来的真理、智能与肉身,于历史的事实中所显现具体的本觉、无作之佛为所诠之本佛。<法华文句>第九卷下解释“如来寿量品”称:“如来者,十方三世诸佛,二佛、三佛、本佛、迹佛之通号也。寿量者,今正诠量本地三佛之功德也”(取意。大正第三十四卷第一二七页),承接此文,<御义口传>云:“如来者,释尊也;总为十方三世诸佛,别为本地无作之三身…至于无作三身者,末法法华经之行者也。无作三身之宝号,云南无妙法莲华经”(第七八六页)。亦即指出,末法的法华经行者为无作三身之佛。 御 书 当体义抄(第五三五页) 法华经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(第五○四页) |
 |
|